季夏七月,萬物并秀,煙雨入畫,荷風淺淺。7月23-24日,著名財務管理專家劉東明教授圍繞財務管理與價值創造,為山大新商界總裁52班同學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授課。財務,是每一位商業人士都必須要掌握的一門語言,更是管理層的必修課。
(本次課程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舉辦,現場進行了嚴格防疫審查工作,確保課程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
劉東明
財務管理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杰出教授、碩士生導師
在本次課程中,劉教授主要就培養學員的財務意識,建立會計思維方式,將財稅應用到企業運營管理實際問題解決中。課程開始前,劉教授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市場發展與企業面臨的困局。從經濟發展的新趨勢解讀國內外市場發展現狀,從宏觀角度理解發展趨勢,把握全新發展機遇。
01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財務人員的職責就是算賬。事實上,會計的工作是事后核算,幫助企業準確面對過去,而財務是幫助企業謹慎面對未來,基于財務對風險的把控及分析,幫助企業領導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當企業的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領導者該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
劉教授指出,企業的利潤增長有三大途徑:增加市場份額,降低制造成本,通過財稅管理尋求利潤點。前兩點大部分企業都已做到極致,而財稅管理正是絕大多數企業拉開差距的關鍵點。
有效的財稅管理,能夠支持企業戰略決策,幫助企業合理避稅,同時排查風險,最終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業務與資本創造價值,財務助業務騰飛、攜資本增值。
02
針對企業經營中,如何籌劃繳稅?股權與資產交易中,企業該如何選擇?財務分析該怎么做?母公司是否能向子公司收費等等,劉教授引用了大量的實際案例分析,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從企業經常遇到的問題著手,幫助學員們更好地理解財稅知識。
企業管理實際就是根據信息、專業知識做出準確決策的過程。稻盛和夫先生曾指出:"不懂財務,不能成為真正的經營者。"
首先,在經濟金融化,管理財務化的今天,懂財務思維,管理者可以更透徹理解企業戰略,清楚企業經營狀況,知道如何做出更匹配公司戰略的決策。
財務管理決定著企業資金運動的規模和方向;會計則是把資金運動的軌跡,清晰描繪出來;財務側重未來,會計側重過去,財務教會管理者謹慎面對未來,會計教會管理者認識過去。
對企業來說,財務沒做好就是埋雷,做好了就是企業的發動機,財務數據的及時、真實及分析結果的應用,最終將影響企業興衰成敗。財務、稅務都需要企業家能夠樹立風險意識,于經營管理中識別潛在隱藏的風險,把握企業發展命脈。
其次,金融思維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必須擁有的思維。即增長思維、杠桿思維、對沖思維。
a.增長思維就是需要你找到一個可以持續增長的領域,從企業發展角度來說,就是你要擁有一個不斷增長的獲利和盈利能力的思維。
b.金融的本質就是杠桿思維。阿基米德有句話說: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所以,杠桿思維其實包括兩樣東西。一個是支點要足夠堅實,另一個是桿要足夠長。
c.對沖思維在金融世界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是一種通過反向操作,追求確定、脫離僥幸的操作。比如,風險投資。要懂得對沖掉一些你覺得不需要承擔的風險,這樣你就可以獲得相對高的收益。
隨著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稅三期的實施,企業在稅務與工商、銀行、房管、證券、海關等監管部門信息互通條件下,企業信息一覽無余。財稅問題處理不好,稍有不慎,直接出局。財稅對于每個企業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劉教授說:
知識決定高度,
高度決定視野,
角度改變觀念,
尺度把握人生。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管理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拓寬知識技能,增強核心競爭力。一切都在變,唯有學習不能變,歡迎加入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