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第87期新商界高級管理論壇"雙循環時代的產業機遇與資產配置"圓滿舉行,歷屆新商界學員共同聆聽了此次報告。
(本次活動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舉辦,現場進行了嚴格防疫審查工作,確保論壇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現場回顧
新商界高級管理張文社主任簡單回顧了十六年來新商界項目的發展歷程、辦學成績及交流平臺搭建情況,并就資本運營與產業戰略董事長班的定位及項目價值做了簡單介紹。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到著名立法專家、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主任、北京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朱少平,圍繞雙循環時代、產業投資機遇、社會保障與資產配置、不同資產配置比例等方面,就如何把握機遇,做好"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的產業投資與資產配置給大家帶來精彩解讀與分享。
1、雙循環時代
2020年4月10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現雙循環如何發展大交易?未來產業投資有哪些新機遇?如何優化資產配置實現財富增值?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企業家需做好資產配置。躺著賺大錢的時代已經結束,未來經濟的驅動是科技創新,具有極高的不確定性。資產配置的作用就是預防過高單一資產帶來的踩雷風險。
2、產業投資機遇
在"雙循環"格局下,變化與革新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資本市場面臨著新的歷史窗口。快速成長的新消費市場、傳統產業的迭代升級,將帶來新投資機遇。而消費行業和高端制造業將首先迎來利好,企業應當抓住機遇 。比如:養老與大健康投資、食品安全投資(農業)、高端裝備投資、生物制藥投資、新基建投資、區塊鏈投資等,目前是投資好時機。
3、社會保障與資產配置
當前新形勢下,從資產配置角度看,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調整帶來了政策走向、資源配置、產業鏈重組以及市場趨勢等一系列變化,其中蘊藏了很多新的投資機會。當前宏觀形勢下的資產配置邏輯是:分散地區,分散種類;個人投資者盡量持有基金,避開主動投資個股。
人生需要保障,保障方式如年金保險。家庭資產需配置,實物資產比如黃金、商品、地產;股市比如消費、能源、醫藥、科技和金融;債券投資短期看波動、長期看通脹和利率。
從個人投資角度來看,應以資負匹配、絕對收益為目標,方能實現財富保值增值。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而資產分配對風險和回報至關重要,是財務規劃和資產管理的核心理念。
四、不同資產配置比例
"雙循環"發展模式的關鍵在于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國內產業鏈的重塑。像糧食、能源、輕工、科技、地產、基建等行業均有望迎來一波產業結構調整,迎來新的投資機會。對于大類資產而言,在"雙循環"的模式之下,股債匯均有一定的走強空間,然不同資產需有一定的配置比例。比如:股票與股權投資不超10 %(對企業家專家,一般人宜回避),債券投資不超10 %(錢少可不做),信托與基金投資不超15 %(資產量大可超配),黃金投資5~10 %,房地產因人而異10~20 %(自用除外)等。
雙循環發展,需要企業進一步提升能力。企業家要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用辯證思維和長遠眼光分析國內外形勢,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準確把握"雙循環"下的產業發展機遇,謀劃科學發展戰略,重塑企業經營,提升企業價值,提高競爭能力,以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