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九年,意味著什么?是一個人由普通員工成大將之風的篤行不怠,是一個企業從岌岌可危到更勝從前的涅槃重生。邱希國,挽狂瀾之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帶領山東省建設第三安裝有限公司的全體員工,共克難關,成功完成了國企改制的目標,并造就了屬于他們的新時代傳說——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
本期學員:邱希國
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21班
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改革開放的征途中,一些小舟成功借浪,得以揚帆起勢,而一些巨輪卻無意觸礁,覆身于巨浪之中。山東安裝作為國企之時也曾有過萬般輝煌,但在莫測的海浪中船舵也難免一度失去掌控。緊要關頭,邱希國臨危受命,一路披荊斬棘,在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公司面貌煥然一新,重新煥發出無盡活力,全體員工上下一心,成功推動公司由國企改制為民營企業,完成了一次完美利落的轉身。
九死一生,撥云見日
十九世紀末,國有企業改制成了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大重要課題,而山東安裝身處市場競爭激烈的建筑行業,自然也難逃改制退出、走向市場的命運。作為一家原百分百國有控股的公司,1999年在山東省建管局的指導下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進行了第一次改制,這次改制持續到了2002年。其下屬四家子公司中的一公司、二公司、高壓容器公司都順利在此次改制中轉為民營,而邱希國當時就職的三公司卻因種種原因職工僅僅參與了少量股份,國有仍控股76.2%;總公司機關則未參與改制,仍然是全民所有身份(國有)。直到2006年,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作為62家國有企業之一被劃歸山東省國資委監管,并被列入“改制退出”一批,自此開啟了長達九年的二次改制之路。
在這一次長達九年的二次改制道路中,安裝公司的全體員工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在他們的背后已然沒有了退路,不成功便成仁,因為此時的山東安裝已多次出現在了報刊的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名單里,下一次的失敗就是“毀滅”的降臨。
2009年,邱希國臨危受命被職工民主推薦出任了第三分公司總經理一職,當時老城破敗、軍心渙散,此時的他就好似守護城池的最后一位將領,擔起的不僅僅是企業的生死存亡,更是守護著山東安裝背后數千個家庭的幸福和職工的重托。
“選擇堅守,其實說到底更多的還是因為我們全體員工對公司的眷戀,這是一種情懷,也正是由于職工有這樣一種迫切守護它的情懷,所以我們這一次的改制才能順利的推行。”
當我們詢問到邱希國為什么沒有像一些人一樣選擇轉身離開的時候,他是這樣跟我們說的,
“可能對于來往經過的人來說這只是一家好像窮途末路的企業,對于政府而言這是一項需要改制的任務和不確定的業績,而對于我們來說它就是生活,是過去時光的見證,所以我們這些老員工無一例外地選擇堅守。”
在邱希國上任之后,他沒有過分拘泥于國企改制這一概念,而是全心全意地為發展公司,迎合市場發展規律和要求做出一步步的戰略規劃。一方面努力開拓市場,緊緊抓住環保新能源領域,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塑造企業品牌,提高知名度;以合作、誠信、開放、服務、包容的理念,不拘一格以多種方式擁抱、接納合作伙伴,提高服務品質,實現互利共贏;另一方面努力培養打造一批志同道合的核心團隊組成核心班子,他們身體力行,心系職工,贏得了廣大職工的信任和支持,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快速將公司從生死線上拖出,讓職工從吃不上飯到“讓職工過上好日子”。短短的五年,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改制摘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他通過逐步增加公司注冊資本金的方式慢慢稀釋降低了國有占股比例,將第三分公司的國有股份降低到5.05%,徹底改變了國有控股性質,為改制摘牌贏得了至關重要的準入證。2015年,他率領團隊一鼓作氣并購了總公司,順利完成了這次華麗而完美的轉身。
其實,如今再談起那段艱難歲月,我們所體會到的更多是他的平和,是對過去一路坎坷的釋然,是對陪伴公司幾度沉浮的員工們的珍視。邱希國告訴我們,哪怕是在公司最困難的時期他也從未裁員,而在如今發展形勢大好、團隊日漸壯大的情況下,他更是沒有遺忘每一個老員工。在團隊建設上,改制初期,邱希國始終堅持著“不主動辭退任何一名老員工”的原則,而是通過不斷提高業務量增加企業創收,同時通過文化理念的傳播統一思想,培養提升員工素養,讓每個員工都可以通過發揮自己的價值而得到保障,為公司的良性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目前,山東安裝的合同簽訂量已經由09年的1.1億增長到了56.5億,公司從業人員以及一線員工更是達到了10574人,曾經在馬路一角低迷的山東安裝又重新煥發了昔日光芒,甚至這次要遠比過去更加燦爛而長久。
在國企改制、企業變革這一方面的經驗,邱希國通過自身的經歷是有著足夠的話語權的。他認為,國企改制最重要的就是“人”,在企業變革階段,管理層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是領導者的使命感和決心情懷,另一方面是對于發展道路的規劃選擇。在接手管理工作之后,他做了大量關于改制的基礎調查和分析,但是改制時的困難程度實際上是遠超他個人的預期和承受能力的,但是既然企業走到了這一步,就一定要有人站出來承擔,而支持他一路風雨兼程走過來的就是最初的這份使命感,“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這個企業一定不能散了”。當然,僅憑著一腔熱情是無法成就大事業的,所以此時作為領導者一定要選對發展的路子。
邱希國很贊同任正非說過的那句,“方向大致正確,選擇大于努力”,而實際上他也是如此踐行的。在安裝公司發展的每個階段他都會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所具備的條件,制定好明確的發展戰略方向,并由不斷調整而清晰的發展方向商討出一份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在具體的方案指導下公司才能有條不紊的積累實力,前行進步。而這就延伸到國企改制、公司改革的第二個要點——實力。我們都知道實力才是硬道理,但是對于處在瓶頸期的企業,一定要充分認清自己的實力水平,并努力去盡快提升自己的實力,“有多大實力辦多大事”,把控好前進的腳步大小也至關重要。
回顧安裝公司的改制歷程,邱希國認為自己最大的不足就在于對優秀企業的學習始終不夠及時,對此,他想向所有需要改制、需要改革的國有和民營企業再次強調學習先進經驗的重要性,對他而言,如果當初及時學習借鑒了更多成功的經驗,是可以減少許多時間成本的。當然,成功改制最關鍵的還是要大膽地邁出改變的第一步,畢竟挑戰的同時也是一份機遇。
穩步健全機制體系,打造融合核心競爭力
摘牌后,邱希國率領班子團隊,有條不紊、扎扎實實穩步走過改制過渡期的同時,開始規劃布局集團公司的發展藍圖,健全各項機制,打造融合核心競爭力。
首先,提升優化企業資質平臺。自90年代末至改制前期,總公司曾數年被列為困難企業,社保因常年拖欠被凍結,資質二十多年來有減無增,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通過近5年來的全力追趕,大量申請和完善各項資質,已經基本與行業持平,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
其次是準確的戰略定位和規劃布局,確立并實現了第二個五年規劃目標,使企業產值從改制時的年合同額8億元到2020年的56.5億元,并且在新能源環保尤其垃圾焚燒發電領域躍居行業標桿,占領該領域行業高地。今年年初,第三個五年規劃又提出新的戰略目標:專注聚焦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環保行業;找準航道,確立EPC+PDM(維保)為主的商業模式,向全產業鏈兩端延伸;以項目股份制為抓手進行企業全面變革,進一步推進深化企業數字化轉型,逐步實施企業標準化管理,不斷完善各種資源配置。擬定了模式驅動和數字化驅動雙驅動并舉的運營戰略;將業財一體化、數字化、成本數據分析對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指導向縱深推進。
另外,在人才需求方面,目前公司主要招聘的是骨干勞務層和管理層即技術業務層,所以在引進人才上主要是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兩種方式。社會層面上,當前已經與部分獵頭公司進行接觸合作,而學校方面則與全國幾十家高等學校建立長期供求關系,主要以校企結合的形式,來培養更多專業對口的一線技術骨干;通過企業辦學建立了自己的技工學校為企業培養輸送技術工人;還與城建學院聯合創辦“省安學院”,開設了建筑設備和建筑電氣兩個專業,企業專工走進課堂為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業技能培訓。
同時,邱希國還向我們介紹公司正在切實打造學習型團隊,他認為內部學習和外部學習同樣重要,除了定期向我們山大新商界輸送學員之外,公司還定期有一些其他的委外培訓,包括造價、特種設備、采購、財務、專業技術等。而內部培訓則主要是針對于公司規章制度、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學習培訓,現在公司攜手中旭股份簽署“五年陪跑戰略”協議,共同打造了針對其自身需求的智和商學院,專門為公司管理層進行定期、及時且系統化的管理知識培訓。
而關于人才的激勵制度則實行了 “大股份”(集團股份)與“小股份”(項目股份)雙激勵辦法。“大股份”實際上是指全員可自愿持有持股集團股份的經營理念,為了提升全體職工對于公司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公司會向工作到一定年限、到達一定崗位或者是取得一定成績的員工開放購買集團股權的權利。這樣全體員工在基本的工資之外,還可以獲得一定來自于集團分紅的收益。而他所提到的“小股份”則是目前正在實行的項目股份制,這一制度在我國并非是新事物,但真正可以建立實施又能落實完善的卻少之又少。
安裝公司從前年開始正式施行項目股份制度,允許管理團隊參股項目股份,這種股份雖然不是由工商注冊的股份,僅是模擬股份制,但是入股的人員依然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這就進一步大大提升了員工與其項目之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他們自身而言,是一份通過自身努力就可以收獲的短期可觀收益,而對公司而言,也是一件可以提高員工責任心,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整體收益的好事。
當然這一系列制度體系的有效落實,也是需要公司在基本運作制度上的可靠支持。目前,邱希國正在大力推行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這一轉型方向是完全響應當前國家發展方向的,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已然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家成熟的企業,山東安裝必不能在這個數字化信息時代落后于他人。
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分為了三個方面——信息化、數據化以及BIM技術(建筑工程信息化模型),邱希國跟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例,他說,在數字化技術應用推廣之后,我們明顯感受到了工作效率有巨大的提高,原來批復一份文件可能需要層層遞交耗費很多時間,但是現在每一級的負責人可以同時接收到需要審批的文件,在同一時間就可以通過電腦完成業務的審批,這極大的減少了我們的時間成本,為公司創收做出了真切的貢獻。
其實,運用了數字化的應用,不僅在這一方面有著肉眼可見的優勢,對于每個職工而言他們的工作也會作為數據被如實地登記在數據庫中,這不僅便于對每個人的工作進行量化,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讓上級更加直觀方便的于去發掘更多可用之才。
如今,高瞻遠矚的戰略定位規劃、準確合身的商業模式、開放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優質高效誠信的服務、數字化成功轉型、標準化建設等等一系列運營體系,形成了公司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拉動著山東安裝奮力向前。
與同窗攜手,與山大同行
時間來到2021年,如今的山東安裝早已成為了省內的優秀企業代表,在今年他們如火如荼地開啟了公司的第三個五年規劃,一方面為取得特級企業做好充分的準備,近兩年要努力完成全部的資質許可;另一方面,在銷售上,要努力實現合同簽訂額達到80-100億的指標,銷售收入要連續三年做到50億。
自2010年起,山東安裝始終堅持制定并實施公司的五年規劃,而這一思路正是邱希國在山大新商界課程中受到劉紅松教授的啟發產生的,老師的理論指導和案例分析激發他做出了第一個關于山東安裝公司的五年規劃。在規劃的指導下,公司超額完成任務,取得了重大發展,而五年規劃戰略制定則形成了制度延續了下來。五年規劃的制定讓他深刻的感受到企業規劃和戰略思維的重要性,直到現在他依然很感激山大新商界帶給他的幫助。
其實,除了在學習上的收獲之外,我們新商界課程也帶給了他事業上意想不到的機遇,通過上課的機會,邱希國收獲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大家在學習之余還共同搭建了建筑地產業協會這一平臺。
協會由2017年正式創立,如今已有277家會員單位,作為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同學們建設這樣一個平臺的初衷即是為了企業間可以更加便利的進行溝通合作,互通有無,共同進步。目前,協會內部成員間已經達成了多單合作,并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而邱希國作為現在協會的會長,在非常感激山大管院和新商界課程給予協會創建和發展幫助的同時,也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的從事建筑地產行業的上下游企業可以加入協會中來,相信大家都會在這個互幫互助的平臺中有著不一樣的收獲。
企業介紹
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原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央東北地區第七安裝公司第三工程處,于1958年8月奉令調來山東組建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1991年更名為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總公司,2015年公司整體改制后更名為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2018年更名為山東省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檢測手段完善、施工經驗豐富,是一家大型綜合性安裝企業。現有在冊職工2180人,其中注冊建造師87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20名。多年來,公司始終遵循“用戶第一,信譽至上”的經營宗旨,連續多年被評為“工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優秀施工企業”、“中國施工綜合實力百強企業”、“全國用戶滿意施工企業”、“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先后四次獲得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
公司現下設15個分公司及海外事業部、迪拜分公司、環保工程公司、維保公司、試驗中心、設備搬遷、光伏發電等專業分公司以及山東省安裝工程技工學校。與多家高校達成校企合作協議,成立“省安學院”,并下設的山東省安裝工程技工學校,常年為企業輸送中、高級技能人才,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