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仁:格物明德 城郊發展探新路
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十九班
新商界投融資與資本運營一班
新商界傳統文化智慧領袖一班
閱讀提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加速進行,許多原本遠離城市的郊區村鎮先后被這場城市化大潮卷入其中。由于國內經濟學界、社會學界對于城郊社會、經濟、人文等領域尤其是微觀領域研究的相對滯后,在包括以土地為核心的經濟資源產權的分配、產業布局的調整、社區人際關系的整合、傳統人文資源的去留等等課題上,呈現不同程度的無序和混亂狀態,導致城郊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值得欣慰的是,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北苑街道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前身是則爾莊村),人們從這家合作社及其當家人王俊仁身上,不難找到階段性破解上述困惑和難題的部分答案。
擁有600余年歷史的則爾莊村,坐落于山東省濰坊市中心城區北部,濰坊的母親河——白浪河繞村而過。這個村以數千人口的規模長期坐擁濰坊市城郊最大自然村的地位,逾百年的濰坊大集在此落地生根,是眾商云集的商業寶地,歷史上曾以鞭炮、焰火制作精良而聞名遐邇……
2002年春節過后,這個村民思想散、治安秩序亂、亂搭亂建成風的村莊,在經歷了三年多兩任書記離職、一任書記意外后,發展的重任落在了時年42歲的王俊仁肩上。
凝聚人心 重塑村魂
“出不了滿月”“過不了百日”……王俊仁剛剛上任之初,則爾莊村街頭四處流傳著悲觀猜測,村民們見到他也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
“鄉親們對當時現狀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下了很大決心,把此前我在外地經營著的一支鐵路工程施工隊伍、一家養殖場和一家鹽場統統處理掉,一心一意地回村干好工作。”15年之后,王俊仁笑著告訴記者,他稱當年已經42歲的自己依然保持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兒。
2001年集體經濟年收入僅54萬元,全村鄉親種植著平均每人不足二分的耕地,前些年所建的廠房中好幾處也多年收不到租金,村里四處長年堆放著生活垃圾,老年人每年從村里得到的照顧微乎其微……這就是王俊仁上任伊始所面對的村情。
“先得把經濟搞上去。村集體有了經濟基礎,就有了解決其他困難的鑰匙。”王俊仁以多年的人生經歷獲得經驗,把解決當時治村困境的突破口,選在了對常年欠交村集體租金的多家租戶的清欠上。
“清欠也要有突破口。”熟稔鄉村社會人情世故的王俊仁把目標選在了自己多年的老鄰居“二哥”身上。幾番走訪,苦口婆心,“鄉情、親情、友情全用上了,最后終于一舉拿下”!此后其他幾戶廠房租賃戶也都紛紛補交了拖欠多年的租賃費。“當時村集體一下子手里有了幾百萬元,這些年來我們累計清欠近1000萬元”。
“我在部隊從事過文化宣傳工作,知道宣傳對于凝聚人心和力量的價值。”王俊仁隨即親自上馬,為村里辦起了一份小報,國家與農村相關的大政方針政策和村里的鄉規民約都刊登上,村里的好人好事全都記錄著。許多村民第一次全面了解到,原來村里關于某些方面的規定是這樣的,而不是村里有人隨嘴說的那樣的,一些謠言從此不攻自破。報紙的月發行量也有起初的幾百份增加到了現在的近2000份。“村政村務公開,讓大家對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及其原則一目了然,村民就能看到村務公平合理解決的希望。”
從王俊仁上任后,則爾莊開始發生變化……
村里開始有了“職業”的環衛工,村里的老人過年過節收到村里的慰問品菜單越來越長,每年年底村里98%的戶評上了文明戶,領到了文明戶獎勵,對不文明行為形成了遏制,徹底根除了亂搭亂建……村民們紛紛對這個新上任的書記樹起了大拇指----“王書記肚子里有道道兒”“王書記心里裝著大伙”“俊仁辦事心眼子正當!”
盤活土地 經營城郊
2002年前后的濰坊市,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規模的壯大,城市邊緣開始向則爾莊村輻射。
“目前這樣一家一戶單純靠種地,村民還有希望發家致富嗎?”王俊仁在心里思考,“能否把各家各戶的口糧地和承包土地收上來,統一規劃,統一經營,增加大家的收入?”
通過走訪村民,王俊仁了解到,大家大多都有同樣的期望,只是苦于想不出像樣的辦法,而且還有一個上一輪土地承包期限的問題。
在向律師朋友和政府涉農官員問計之后,王俊仁開動腦筋,采取上門走訪,重點戶重點座談……最后取得了幾乎全民參與和近乎百分之百贊成的結果,實現了全村99%的耕地向村集體的成功流轉。
“這是一場村政民主的勝利,也是一次村民自治的勝利。”王俊仁如此評價當年的那場驚心動魄的投票,“后來的發展結果證明,我們當年的決策是符合則爾莊老百姓共同利益的一場抉擇。”
此后,通過招商引資,村集體在毫無產權糾紛的土地上建設了多個產業園,廠房出租收入以每年數百萬元的規模增長著,村集體的收入也連續數年翻著番增長。
2009年,則爾莊村開始了資產改制,并于2010年4月順利完成了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年,歸屬清晰、責權明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保護嚴格、流轉規范、監管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正式建立,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掛牌成立。
在此后的8年間,則爾莊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又從2009年的680余萬元,增長到現在的1500萬元,增長了2倍多。截至目前,合作社共蓋起21座安置樓,大部分村民住上了新樓房。村里先后投資600萬元,用于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和為村民安裝水源熱供暖設備。自2010年來,合作社用于股民福利支出金額達4700余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56%,并為900多人辦理了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90歲以上的老人月度老年補助達到720元。
不忘初心 澤被子孫
近些年,王俊仁一直在新商界總裁班進修。進修期間他對孫子兵法的玄妙極其推崇,并有意識地把孫子兵法的思想應用到合作社的經營戰略的架構和實施過程中。
隨著城市邊緣的外擴,則爾村被慢慢融入城市經濟圈的核心區域。多年來游走于國內各大城市,對房地產經濟多有心得的王俊仁深知土地價值,他審時度勢,不失時機地帶領著改制后成立的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向城市房地產領域挺進,順理成章地分享了則爾村城鎮化帶來的經濟紅利。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他用在濰坊地面上做過父母官的鄭板橋的詩句,形容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在房地產開發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2007年,合作社拿出村里整合出來的100畝地,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的形式與一家房地產公司合作對其進行了開發,獲取收益1億元。但是合作社并沒有把這1億元全部收入囊中,而是用其中的大部分收購了該項目的幾乎所有臨街門面房,用于對外出租。此后,合作社與其他房地產開發商的合作方式也基本上都是按上述思路進行。
“我們當地有句實打實的老話,好漢不掙有數的錢。”王俊仁表示,房地產開發掙下的錢,不是一分了之,而是購置可以長期出租獲利而且不斷增值的不動產,是一件將會惠及子孫的事情。“老祖宗留下的土地畢竟有限,當代人把土地紅利分享了,將來子孫后代生計無從保障,會罵我們的。”
王俊仁是個明白人,他通過長期觀察、學習、研究,得出結論,從城郊成長起來的企業,由于在企業管理方面缺乏人才、經驗、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積累,做高端的三產很難成功,還是走“商貿興村”的路子比較務實。
通過到上海九星村、北京大紅門市場等地學習,合作社自2011年底起,本著“人無我有”的原則,與市區其他商圈差異化經營,先后投資改建或建設了君泰商城、君泰便民市場、燒烤城、君泰五金建材市場、君泰二手物品市場、濰坊新舊貨市場及君泰花卉文化城8個市場,共引入商戶1000余家,帶動就業3000余人,市場占地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
如今,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通過拆遷整合的土地面積近600畝左右,目前估值達到20億元左右。
“我們希望未來五年左右,集體經濟年收入翻一番,達到3000萬元以上,股東福利年支出金額達到2000萬;10年左右,商貿經營面積達到30萬平米,土地轉換實現增值10個億,集體資產總值達到30億元,合作社每股資產價值達到100萬元。”王俊仁對則爾莊的未來信心滿滿。
人物簡介:王俊仁,現任濰坊市奎文區北苑街道則爾莊社區黨委書記、君泰經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曾榮獲濰坊市、奎文區等多級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濰坊市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濰坊市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全市100位時代功勛人物”,“山東省鄉村之星”、濰坊市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