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潘峰特別感激自己在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班學習的這段經歷,他從與專家教授、同學企業的管理經驗的分享中汲取“營養”,再次升華自己,做出了讓匯中環保走向科研道路的戰略決策;同時,他還成功地與山東大學能動學院、環境學院達成了戰略聯盟。
本期學員:潘峰,山東匯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商界高級管理總裁三十三班)。“昨天晚上剛從杭州回來,這次與環保圈內的機構進行深度交流發現,‘環保管家’是趨勢,更堅定了我們朝著這種治理環境污染新商業模式努力的念頭。”山東匯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下稱“匯中環保”)總經理潘峰對記者透露,他所提及的會議,是2017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杭州舉行的中國環境企業家年會,這是一個被環境產業界譽為高端資源匯集的年度盛會。
據悉,這次年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管理與政策教研所所長常杪作了一場名為《構建“環保管家”全國的垂直業務體系和橫向生態體系》的報告,再次讓“環保管家”成為環保界熱詞,在第三方環境治理機構和企業中引發廣泛討論。
“環保管家”自去年開始出現,對于行業將會產生什么影響?匯中環保為何要將其作為下一步突圍的方向?
省時省錢 業主減憂
“一個熱電排污項目,中標的環保公司報價比我們低了200萬元,項目投運不到一年,業主就給我打電話求救,低價中標的公司治污效果沒達到,要我們幫忙進行后續整改。”潘峰講述了自己的親身遭遇,入行近20年,這種狀況并不少見,這一方面暴露出環保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正規的環境管家公司的確可以大量減少企業的成本開支,省去許多麻煩。
在污染排放標準不斷提升、環保形勢趨嚴的背景下,對于業主方而言,“環保管家”從對區域、項目或企業排污情況調查開始,到設計針對性治污方案,再根據需求研發、生產設備,最后運營治污設備等全環節,可以為一個區域、項目或者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全產業鏈的第三方治污服務,因此受到市場追捧。
在潘峰看來,“作為‘管家’,第三方治污的產業鏈可以繼續延伸,比如,為了某個排污企業成立專門的公司來操作相應的治污項目,甚至可以參股、控股等。”不少大型環境治理企業將其看做是第三方環境治理的“升級版”。據悉,匯中環保是省內首家由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的集團性環保公司,主營業務涵蓋了煙氣脫硫、脫硝、水處理等工程的設計設施總承包。旗下又有環境工程設計院、山東金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山東邦友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潘峰透露,其計劃先在省內的化工園區嘗試“環保管家”模式,目前已經初步洽談了一個園區。
為何要先從化工園區入手?潘峰認為,山東化工產業安全轉型升級五年專項行動背景下,針對部分化工企業安全、環保、能耗不達標、資源浪費等現狀,化工園區正在集中清理整頓,省、市級化工園區就是一塊龐大的市場。
搭建全新產業鏈
在上述中國環境企業家年會上,潘峰對同期舉辦的“環保管家”(業務)實戰班特別感興趣。據悉,今年,千余名環境企業家從這里畢業,這一環境產業資源平臺現匯聚了我國及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環境企業家資源,平臺內的業務合作突破千億元人民幣。“之前一直認為同行是冤家,如今看來,在這樣的平臺里,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和共享的資源,能讓企業快速應對市場和行業的變化。”潘峰表示,也是在這里,他進一步認識到,“環保管家”模式是將服務與治理打通,形成全新產業鏈,會成為環境第三方環境服務的主流發展模式。
據悉,環保行業不乏新入局者,近一兩年,山東本土大氣治理市場就出現了園林、安裝公司的身影,“環保管家”的出現,讓環境治理第三方市場迎來洗牌潮,技術單一、業務輻射面小的公司會被淘汰出局。而對于老牌環保企業而言,如何利用業務優勢,開發具有特色的管家服務體系和與關聯環保企業形成業務協作平臺,面向園區和企業提供系統化的管家定制服務,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比如,匯中環保之前的業務多聚焦于大氣治理領域,每年的拿單量在2億元至3億元之間,但在土壤修復及危廢處理、光污染、噪聲污染等細分領域,涉足不多。另外,“環保管家”基于“互聯網+”和大數據,能提供智能化的預警、風險排查、應急處置等服務,其對于技術、設備、產品的研發設計有非常高的要求,如何破題現實困難?
潘峰透露,匯中環保之前接觸過加拿大、德國等國家和地區先進的環境治理技術,但造價非常高,“一項技術轉讓費就高達8000萬元。”為此,公司自去年開始,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將先進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并擬將業務板塊,增加土壤修復和危廢處理,讓“環保管家”模式盡快落地。
營收年增幅30%
作為一家民營環保企業,匯中環保在同業中信譽和知名度良好。2017年10月,其承建的濟南熱電有限公司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金雞嶺熱電廠除塵脫硫超低排放改造項目,中標價為6900萬元,這是其服務國內大型企業的縮影。
其市場分布于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市區,服務的客戶包括上市公司、國企等大型企業,公司也從前幾年的營收幾千萬元攀升至1.4億元、1.9億元,年增幅在30%。匯中環保“疾行”的背后,離不開潘峰“子承父業”的堅守和在山東大學的學習經歷,這段經歷,讓他始終能行走在創新的道路上。
據悉,匯中環保創始人為潘峰的父親,潘峰大學畢業后先是進入了法院上班,一邊是朝九晚五的“體制內”生活,一邊是創業路上辛苦打拼的父親,潘峰坐不住了,辭去了穩定的工作,“文轉商”,投身于實體業。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光靠年輕人的激情和熱血,可能經受不住市場的廝殺,可能也不具備在白熱化競爭中打持久戰的耐力。當時走進山大總裁班,潘峰抱著“讓管理理念照進實體企業運營”的心態,很快就從教授系統理論的傳授中找到了化解企業管理、市場、戰略等方面困局的突破口。
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之前表示,將推動實施一批工業污染治理項目,鼓勵發展環境服務業。同時,推動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推行環保領跑者制度。下一步,環保部還將繼續規范和推進環境第三方治理,推動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跡象顯示,工業環保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工業大氣、工業水處理、工業固廢(普通工業固廢、危廢、工業污泥)、工業節能及能源服務、工業監測領域,市場需求達到萬億元規模。
所處行業機遇和商機無限,如何分享市場快速發展的紅利?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環保企業與其他企業的不同在于,項目規模較大、資金需求量大,并且項目運行周期長,壓款、欠款是常有的事兒。潘峰坦承,也曾為了追回欠款,孤身一人跑到異鄉,在酒桌上被白酒灌倒,如果說這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經的小插曲,對于一個之前啤酒兩瓶醉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經歷無疑是刻骨銘心的。
市場的挑戰無處不在,自身必須快速成長。
潘峰特別感激自己在山大總裁班學習的這段經歷,他通過與專家教授、同學企業的管理經驗的分享中,汲取“營養”,再次升華自己,做出了讓匯中環保走向科研道路的戰略決策;同時,他還成功地與山東大學能動學院、環境學院達成戰略聯盟。2017年2月,山東邦友德機電設備公司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未來,匯中環保會借力于資本市場,領跑環境治理行業。
企業簡介:
山東匯中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原名濟南市匯通環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隸屬于山東省科委,是省內第一個由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的環保公司。在業內獲得良好的聲譽,先后被授予“山東環保企業帶頭人”、“山東省優秀民營企業”、“濟南首批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稱號。經過發展壯大,公司于九十年代中期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并于同年組建濟南市匯遠環境工程設計院、山東邦友德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綜合實力,服務了包括章丘華電、山東太陽紙業、山東正和熱電、山東晨陽碳素集團、山東華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萬達集團、焦作龍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熱電集團、濟寧金威煤電公司、承德避暑山莊熱電廠、日照陽光熱電等在內的多家省內外客戶。